有机肥种类丰富多样,按原料来源、加工方式和形态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,它们是改良土壤、提升地力、实现绿色农业的重要支撑:
畜禽粪便类:
常见原料: 鸡粪、猪粪、牛粪、羊粪、鸭粪、兔粪等。
特点: 来源广泛,养分含量较高(尤其鸡粪、猪粪),是传统有机肥主力。必须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,否则易烧苗、传播病虫害、产生恶臭。
作物秸秆类:
常见原料: 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油菜等作物的秸秆、稻壳、麦麸、豆粕、花生壳等。
特点: 碳含量高,纤维丰富,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,增加透气保水性。通常需要粉碎并堆沤腐熟后还田或制成有机肥。
绿肥类:
常见原料: 紫云英(红花草)、苕子、田菁、紫花苜蓿、黑麦草、蚕豆、豌豆等专为肥田种植的植物。
特点: 直接在田间种植,生长到一定时期翻压入土中腐解。能固氮、活化土壤养分、覆盖地面抑制杂草、减少水土流失。
饼粕类:
常见原料: 豆饼、菜籽饼、花生饼、棉籽饼、芝麻饼、茶籽饼等榨油后的残渣。
特点: 养分含量高(尤其氮、磷),有机质丰富,是优质有机肥源。可发酵腐熟后直接施用或作为有机肥生产原料。
污泥类:
常见原料: 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泥(需严格处理达标)、河道淤泥、塘泥。
特点: 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可能较高,但重金属、病原体等污染物风险大,需经无害化处理并符合国家标准后才能使用。使用需谨慎。
厨余垃圾类:
常见原料: 家庭、食堂、餐馆产生的剩饭菜、果皮菜叶等易腐垃圾。
特点: 资源化利用方向,需经过专业分类、破碎、发酵、除杂等严格处理制成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。
海藻及渔业副产品类:
常见原料: 海带、马尾藻等大型海藻,鱼粉、虾蟹壳粉等。
特点: 富含矿物质、微量元素、天然生长刺激素(如海藻酸),肥效全面,有改良土壤和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。
其他生物质废弃物类:
常见原料: 食用菌菌渣、糖厂滤泥、酒糟、醋糟、中药渣、木屑、树皮等。
特点: 来源多样,成分复杂,需经特定工艺处理(如堆肥)转化为可利用的有机肥。
农家肥/堆沤肥:
定义: 农民自行将畜禽粪便、秸秆、落叶、杂草、土等混合堆置,通过自然发酵腐熟而成的肥料。形态较粗糙。
特点: 成本低,就地取材,但腐熟程度、养分含量不稳定,可能含病虫卵或杂草种子。
堆肥:
定义: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(如调节碳氮比、水分、通气、翻堆),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料进行好氧发酵分解,达到稳定化、无害化、腐熟化。形态可为碎块状或粉状。
特点: 腐熟完全,安全性高,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或小型堆制。
商品有机肥:
定义: 以动植物残体、畜禽粪便等为原料,经工业化大规模发酵、腐熟、除臭、干燥、造粒(或粉状)、包装等工艺制成,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(如 NY 525)的产品。
特点: 质量稳定(有养分、有机质、水分、重金属等指标要求),施用方便,运输储存便利。形态多为颗粒状或粉状。
生物有机肥:
定义: 在商品有机肥基础上,添加了特定功能微生物(如固氮菌、解磷菌、解钾菌、拮抗菌等) 的制品。需符合NY 884标准。
特点: 兼具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的功能,能提高养分利用率、抑制土传病害、促进根系生长、改善土壤微生态。
有机液体肥/叶面肥:
定义: 以动植物残体(如鱼蛋白、海藻提取物、腐植酸)为原料,经发酵、萃取、浓缩等工艺制成的液态肥料,可直接施入土壤或喷施于叶面。
特点: 吸收快,利用率高,常用于追肥或补充微量元素/生长调节物质。
沼肥:
定义: 畜禽粪便等在沼气池中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后,剩余的沼液和沼渣。
特点:
沼渣: 类似腐熟有机肥,养分含量高,改良土壤效果好。
沼液: 速效养分丰富(尤其氮),可作为液态追肥或叶面肥(需稀释),含有活性物质。
腐熟度是核心: 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危害极大(烧根、滋生病虫、消耗土壤氧气),务必选用完全腐熟的产品或自行充分堆沤。
来源决定风险: 工业废弃物、未达标污泥等原料制成的有机肥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风险高,选择正规厂家的合格商品肥更安全。
看需求选类型:
改良土壤结构:秸秆类、堆肥、农家肥。
快速补充养分:饼粕类(腐熟)、沼液、商品有机肥。
提升综合肥效与生物活性:生物有机肥、海藻肥。
方便省工:颗粒状商品有机肥、有机液体肥。
关注标准: 购买商品有机肥认准包装上的肥料登记证号和执行标准(如 NY 525),查看有机质、养分、重金属等指标。
总结: 从传统的农家堆肥到现代化的商品颗粒肥、生物有机肥,有机肥家族不断壮大。了解其种类与特性,有助于根据土壤状况、作物需求及自身条件,科学选用最合适的“土壤营养餐”,实现土地的健康永续利用和农产品的优质高产。
上一篇:养牛的牛粪一般怎么处理?
下一篇:返回列表